欢迎进入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首页 > 会员服务 > 会展会务

第九届场地修复论坛大会主旨报告

   日期:2023-07-29     浏览:26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本届场地修复论坛规模空前,共吸引了土壤修复行业专家、学者、从业人员约330人参会。

论坛现场

第九届场地修复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骆永明研究员,陈梦舫研究员及宋昕研究员、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姜林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吴颖欣副研究员等诸位专家从顶层设计角度,介绍专业成果,起到了引领和导向作用。大会报告阶段,由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固土所所长杨洁和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峰分别主持。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骆永明研究员作了题为《对城市老工业区转型发展中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的思考》的主旨报告

骆永明研究员介绍了在我国城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转型发展和有机更新过程中都面临着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等问题,并提出三点的思考:(1)对城市老工业区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问题、(2)对城市老工业区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和(3)对城市老工业区场地污染管控与修复技术研究与发展,以为城市老工业区腾退场地环境绿色低碳修复与生态开发建设的创新模式形成提供参考。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姜林研究员作了题为《减污降碳背景下的污染场地可持续管理思考》的主旨报告

姜林研究员着重讨论污染土地的修复过程对环境及碳排放的影响,并提出将精细化的风险评估与可持续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框架体系。该框架主要内容包括:1)将污染场地再生纳入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2) 基于精细化风险评估避免不合理的修复;3)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或使用绿色修复产品、技术和材料降低碳排放。通过实际案例证明该框架体系的有效性,并提出下一步应开展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陈梦舫研究员作了题为《场地地下水污染绿色低碳修复的关键技术》的主旨报告

陈梦舫研究员针对典型场地地下水复合污染严重、治理技术单一、开发利用风险高等重大科技需求,系统分析了解决典型场地有机复合污染与可持续修复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对策,为污染场地地下水有机复合污染原位绿色低碳修复提供材料技术支撑,为我国场地污染综合治理与安全开发利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李梅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农药污染场地修复及安全利用模式与推广应用》的主旨报告

李梅高级工程师系统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农药化工污染场地的水系分布、地貌分区、土层性质和地层组合以及污染特征,构建了基于绿色可持续的农药污染地块修复管控技术体系,提出了农药污染地块后期管理技术要求,为长三角农药化工污染地块精准调查、修复治理分类施策、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宋昕研究员作了题为《新污染物全氟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赋存特征及原位修复机理与技术》的主旨报告

宋昕研究员从新污染物全氟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简介、地下环境中PFASs-氯代烃复合污染的赋存特征、原位热激活过硫酸盐的修复PFASs-氯代烃复合污染及PFASs修复挑战与未来展望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夏天翔研究员作了《大型钢铁场地典型土壤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研究与应用》的主旨报告

夏天翔研究员梳理了我国8个大型钢铁企业场地土壤污染特征,针对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场地典型土壤污染物,系统提出了基于生物可给性,土壤气监测,等效剂量以及关键参数差异等的健康风险评估优化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阐明了方法优化的显著优势,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研究与管理建议。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吴颖欣副研究员作了题为《砷地质高背景地块安全利用技术模式研究与探索》的主旨报告

吴颖欣副研究员针对我国砷地质高背景区域建设用地缺乏适用安全利用技术模式的突出问题,研究利用穆斯堡尔谱、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等手段,揭示土壤砷固存机制,建立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创建适用于地质高背景地块的“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技术模式,将风险阻控与开发建设统筹设计、高度融合,构成完整的风险阻隔体系。


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张峰正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POPs 污染场地修复项目环境社会健康影响评价》的主旨报告

张峰正高级工程师首先介绍了国际主流的环境社会健康影响评价(ESHIA)的基本情况,并在回顾POPs污染场地及其修复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内此类污染场地修复项目的环境社会健康影响评价工作开展了具体阐述。


广东工业大学肖荣波教授作了题为《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污染空间预测及其来源定量解析》的主旨报告

肖荣波教授首先介绍了污染物源解析目前遇到的困难、挑战以及机器学习应用的背景,随后以重金属污染为例,选择大气沉降、农业活动等12个因子,系统地介绍机器学习在污染物源解析中应用的方法、模型。机器学习有助于解析污染“源-汇”的空间关系、定量评估影响因素尺度效应。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杨洁正高级工程师作了《大型搬迁化工区场地风险管控+源削减与低扰动修复分阶段达标路径探索》的主旨报告

杨洁正高级工程师从场地背景和污染状况、风险管控与源削减、长期监控自然监控及未来展望四个方面介绍了大型搬迁化工区场地风险管控+源削减与低扰动修复分阶段达标路径探索。


东方国际集团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卢聪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环境应急事件土壤与地下水调查评估技术及实例分享》的主旨报告

卢聪高级工程师结合亲身负责的多个案例,从环境应急事件调查评估及处置的角度出发,分享交流实际工作体会。主要介绍了在环境应急事件进行现场踏勘、制定应急监测方案和现场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并结合近年的工作,总结了一整套针对“建设用地污染调查中发现固废填埋”情况的处理方式、工作流程及技术路线。